市供销社 “十二五”规划及2011年工作思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0〕24号)精神,努力使供销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把供销合作社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市供销社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全市供销社系统实际,制定了供销社“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2011年工作思路。
一、“十二五”规划
(一)总体目标
从2010年起,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全系统培育年销售额上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上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20家,上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30家;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达到30个,新改、扩建2000-3000平方米的大中型超市80家;领办、创办、联办具有岳阳特色的专业合作社100个,综合服务社100个,发展行业协会30个;全市经营网点总数达7000个,其中新建和改造县区、乡镇、村连锁门店1000家,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较大规模行政村。采取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初步形成区域龙头企业带动,连锁店、小超市、便民店等为终端销售业态的农资、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现代流通网络新体系。
(二)主要任务
1、构筑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体系。以市供销社总公司三农农资公司为依托,联合省湘农农资集团,重组湘北地区最大的农资经营企业。以各县市区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基层供销社和村级便民店为基础,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构筑统一品牌、统一经营的农资连锁经营体系。六县(市)三区11个农资经营公司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管理,提升服务三农水平,逐步发展5个年销售额超1亿元的农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各县(市、区)均成立1-3家县级农资配送中心。采取把基层供销社的营业网点改造成连锁经营店,引导农村个体经销大户进入合作社网络等方式,建设连锁配送终端网点2000个,庄稼医院200所,逐步实现全系统农资商品连锁配送经营,以优质的服务、充裕的货源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使全系统的农资经营销售总量占到全市的80%以上。
2、构筑农副产品物流服务网络。组织各县(市、区)供销社通过整合现有农产品流通、加工、仓储资源,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当地主导特色产业,搞好棉花、贮麻、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建设,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农产品产加工企业和大中型超市对接,形成“市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经过5年的努力,把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培育成年销售额5亿元、全国连锁500强的国家级农产品经销企业;把九瑞、华昌、华钦、江南等5家棉麻企业打造为全市棉麻生产、经营的省、部级龙头企业;把临湘市供销社湖南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培育为全国供销总社蔬菜加工、销售的省、部级龙头企业;设立乡(镇)村以收购棉、麻、茶、菜、药等农副产品收购点500个,以健全全市供销系统农副产品经营服务网络体系,有效保障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3、构筑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体系。按照“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的思路,以新合作九龙连锁超市有限公司为龙头,组建湘鄂赣交界地区最大的日用商品配送物流中心,对原有经营设施、经营网络进行改造整合,创建自营店10家,发展连锁网点500家,结合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平江、汨罗重组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在乡镇发展80家连锁百货超市,在村组或居民小区发展2000家便民农家店。以供销系统内社属日用消费品经营企业和供销商场为重点,坚持“开放办社”的原则,以自办或引进有实力的大中型连锁企业为载体,在全市供销社系统尽快筹建和培育区域连锁配送总店10个,以此为依托,开展区域内、外的商品配送业务。有步骤地对基层供销社日用工业品门市部及村级服务站进行超市或开架式“放心店”、“农家店”改造,择优吸纳一批系统外农村社会网点加入供销合作社连锁经营网络,鼓励与系统外连锁企业合作,拓展农村连锁经营业务,加快整合乡镇、村两级销售网络,尽快构建以县为主体、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新型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体系。用5年时间,建成农村超市、农村农家店4600个,农村、社区(居民点)综合服务社100个,逐步使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的企业和门店覆盖到村,构筑城乡结合、上下贯通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4、构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以岳阳天立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为龙头,整合自身和社会资源,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经营网络。以资产、利益为纽带,以新建岳阳红光村再生资源项目为核心,以资源化和无害化为目标,对系统内再生资源经营企业进行改革、改组,利用网点优势,联合系统外经营户,建成县域废旧物资回收龙头企业、行业协会7家,发展乡镇街道、村回收站点800个;并结合该项目模式加快废塑料加工、废旧橡胶、废旧棉处理、废旧有色金属、项目和电子废弃产品回收利用项目落户岳阳的有利时机,构建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实现县(市、区)再生资源有龙头企业与乡镇购销站、村级购销点的新型网络。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供指导和服务。
5、构筑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体系。抓紧制定全市性烟花鞭炮连锁经营管理实施办法,科学合理地调整烟花爆竹经营网络布局,形成由县(市、区)供销社牵头经营,安监、公安等部门监管参与,科学安全规范的烟花爆竹经营网络体系。以系统内社属企业和基层供销社的烟花爆竹经营网点为基础,联合社会经营户积极参与,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与市内、外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联合,在各市县区建立烟花爆竹连锁经销点2000个,开展烟花爆竹连锁配送业务,构建烟花爆竹经营网络。建立符合烟花爆竹经营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的仓储基础设施,配置与现代物流相适应的运输能力。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经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岗位职责和应急预案。按照职业资格要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认证,提高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确保烟花爆竹经营市场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2011年工作思路
1、强力推进供销社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一是加快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发展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农资放心店1000个;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支持新合作九龙超市连锁有限公司完善1个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发展自营店10家,加盟店200家,逐步形成县有配送中心、乡有超市、村有便利店的连锁经营体系;三是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积极承担棉花、边销茶储备和经营任务,新建购销网点500个;四是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积极扶持天立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开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等回收拆解业务,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划拨土地200亩,新建岳阳市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促进我市再生资源回收有序经营。
2、大力提升供销社农村综合服务功能。一是加强专业合作服务,立足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利用供销社人才、网络、设施等条件,力争2011年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0个,入社农户达到4万户,助农增收达到4.5亿元;二是加强农村综合服务,本着为民、便民、利民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200个,为所在地农民提供生活消费、文体娱乐、图书音像、医疗卫生、邮电通信、劳动就业等综合服务;三是加强行业协会服务,遵循民办、民管、民享和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在市、县组建棉花、果品、再生资源、农资、烟花爆竹等专业协会,乡、村组建各类农副产品专业协会。2011年,争取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和各类专业协会发展到20个,入会农户达到5万户。
3、着力强化供销社基层组织机构建设。一是加强联合社自身建设,做好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组织、规划、协调、服务和建设工作,积极参与制订棉花、茶叶、食用菌等行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争取县社机关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健全监事会机构设置,还没有设置监事会的县按要求配齐。二是大力推进基层社建设,积极推行和探索多种有效形式加快基层社重建和发展。做好基层供销社网点建设规划,合理调整建制,优化网点布局,改造建设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骨干基层社。推进开放办社,积极吸收社会经济组织改造基层社产权结构,大胆引进农村经纪人领办基层社。
4、努力解决供销社改制企业遗留问题。一是积极与楼区政府衔接,与各相关办事处和社区签订协议,将三九集团、棉麻公司、九华宾馆、食杂果品公司置换身份后的职工妥善移交社区管理;二是解决棉麻公司41个提前病退职工问题、原日杂公司办证问题、三九集团与食杂公司职工系列信访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根据国务院40号文件和省政府24号文件精神,向市委、市政府领导专题汇报,积极与劳动保障部门衔接,确保社有困难企业4050、医保、社保问题按照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努力维护困难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四是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和全国总社《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73号),加快全市供销社系统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5、倾力做好供销社新网工程项目申报。一是高度重视项目库建设,收集和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广、产业发展好的重大项目,建立健全市、县两级供销社项目储备库,有准备、有针对性、有效果地推进项目建设。二是结合工作实际,集中力量做好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分析评估、设计包装、申报立项等前期工作,争取纳入当地政府的总体建设规划和扶持范围,为项目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拓宽思路,积极跑项目争资金。拿出真功夫跑总社、跑省、跑市,汇报好我们的优势,努力争取更多的国家专项资金、国债资金和银行贷款。四是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各县(市、区)社将把项目的争取、落实作为转变自己工作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抓手,并组建专门的班子,落实专门的人员。
6、全力确保供销社系统内部和谐稳定。一是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全年无火灾和其它重特大事故发生;二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认真开展接访、约访、下访活动,从源头上推动矛盾问题的解决;三是进一步疏通各种渠道,广泛寻求社会支持,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温暖、办实事活动,为困难企业职工排忧解难,让这些弱势群体享受到党的扶贫帮困政策的温暖阳光;四是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和职业教育,注重用正确的思想教育人,鼓舞人,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和职业素质;五是狠抓计划生育工作,确保不发生违反计划生育法规的现象。六是认真抓好市委、市政府布置的中心工作。
二○一○年十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