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岳阳市供销社 “十二五”专项规划

编稿时间:2010-12-15 02:00 来源:未知 

岳阳市供销社 “十二五”专项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024号)和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岳政办发〔200911号)精神,努力使供销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把供销合作社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结合全市供销社系统实际,特制定十二五期间岳阳市供销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改革创新、市场取向、为农服务,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引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切实改善民生,保持和谐稳定,努力推进我市供销合作事业实现新发展,为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本岳阳和谐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2010年起,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全系统培育年销售额上亿元的龙头企业10户,上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20户,上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30户;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达到30个,新改、扩建2000-3000m2的大中型超市达80家,领办、创办、联办具有岳阳特色的专业合作社100个,综合服务社100个,发展行业协会30个,全市经营网点总数达7000个,其中,新建和改造县区、乡镇、村连锁门店1000家,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较大规模行政村,采取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初步形成区域龙头企业带动,连锁店、小超市、便民店等为终端销售业态的农资、农产品、日用工业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现代流通网络新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构筑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体系。以市供销社总公司三农农资公司为依托,联合省湘农农资集团,重组湘北地区最大的农资经营企业。以各县市区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基层供销社和村级便民店为基础,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构筑统一品牌、统一经营的农资连锁经营体系。6县(市)311个农资经营公司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管理,提升服务三农水平,逐步发展5个年销售额超1亿元的农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各县(市、区)均成立1-3家县级农资配送中心。采取把基层供销社的营业网点改造成连锁经营店,引导农村个体经销大户进入合作社网络等方式,建设连锁配送终端网点2000个,庄稼医院200所,逐步实现全系统农资商品连锁配送经营,以优质的服务、充裕的货源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使全系统的农资经营销售总量占到全市的80%以上。

(二)构筑农副产品物流服务网络。组织各县、市、区供销社通过整合现有农产品流通、加工、仓储资源,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当地主导特色产业,搞好棉花、贮麻、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建设,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农产品产加销企业和大中型超市对接,形成“市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经过5年的努力,把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培育成年销售额上5亿元进入全国连锁500强的国家级农产品经销企业;把九瑞、华昌、华钦、江南等5家棉麻公司打造为全市棉麻生产、经营的省、部级龙头企业;把临湘市供销社湖南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培育为全国供销总社蔬菜加工、销售的省、部级龙头企业;设立乡()村以收购棉、麻、茶、菜、药等农副产品收购点500个,以建全全市供销系统农副产品经营服务网络体系,有效保障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三)构筑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体系。按照“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的思路,以新合作九龙连锁超市有限公司为龙头,组建湘鄂赣交界地区最大的日用商品配送物流中心,对原有经营设施、经营网络进行改造整合,创建直营店10家,连锁网点达500家,结合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平江、汨罗重组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在乡镇发展80家连锁百货超市,在村组或居民小区发展2000家便民农家店。以供销系统内社属日用消费品经营企业和供销商场为重点,坚持“开放办社”的原则,以自办或引进有实力的大中型连锁企业为载体,在全市供销社系统尽快筹建和培育区域连锁配送总店10个,以此为依托,开展区域内、外的商品配送业务。有步骤地对基层供销合作社日用工业品门市部及村级服务站进行超市或开架式“放心店”、“农家店”改造,择优吸纳一批系统外农村社会网点加入供销合作社连锁经营网络,鼓励与系统外连锁企业合作,拓展农村连锁经营业务,加快整合乡镇、村两级销售网络,尽快构建以县为主体、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新型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体系。用5年时间,建成农村超市、农村农家店4600个,农村、社区(居民点)综合服务社100个,逐步使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的企业和门店覆盖到村,构筑城乡结合、上下贯通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四)构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以岳阳天立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为龙头,整合自身和社会资源,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经营网络。以资产、利益为纽带,以新建岳阳红光村再生资源项目为核心,以资源化和无害化为目标,对系统内再生资源经营企业进行改革、改组,利用网点优势,联合系统外经营户,建成县域废旧物资回收龙头企业、行业协会7家,发展乡镇街道、村回收站、点800个;并结合该项目模式加快废塑料加工、废旧橡胶、废旧棉处理、废旧有色金属、项目和电子废弃产品回收利用项目落户岳阳的有利时机,构建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实现县(市、区)再生资源有龙头企业与乡镇购销站、村级购销点的新型网络。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供指导和服务。

(五)构筑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体系。抓紧制定全市性烟花鞭炮连锁经营管理实施办法,科学合理地调整烟花爆竹经营网络布局,形成由县(市、区)供销社牵头经营,安监、公安等部门监管参与,科学安全规范的烟花爆竹经营网络体系。以系统内社属企业和基层供销社的烟花爆竹经营网点为基础,联合社会经营户积极参与,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与市内、外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联合,在各市县区建立烟花爆竹连锁经销点2000个,开展烟花爆竹连锁配送业务,构建烟花爆竹经营网络。建立符合烟花爆竹经营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的仓储基础设施,配置与现代物流相适应的运输能力。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经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岗位职责和应急预案。按照职业资格要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认证,提高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确保烟花爆竹经营市场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主要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责任。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改善农村市场流通基础设施,引进现代流通方式,满足农民群众物质和文化消费需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各级供销社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助农增收的重要任务;是规范农村市场流通秩序,提高、确保农民群众消费安全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把加强“新网工程”建设作为供销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确定目标,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要建立和完善目标考核激励机制,将“新网工程”建设纳入对基层供销社的考核体系。要加强领导、协调和服务,及时发现、总结、宣传和推广典型经验。要创新育人、用人机制,大胆引进、培养熟悉现代流通的专业人才,为“新网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提供保障。

(二)健全工作机构,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陈四海副市长为组长的现代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建设领导小组,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国土局、市农业局、市扶贫办等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供销社,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全市“新网工程”建设工作。各县区政府要把“新网工程”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列入重要工作议程,采取有效措施,成立专门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加大支持力度,做好统筹、协调、服务和督查等各项工作(详见岳阳市政府办发[2009]11号文件)。

(三)加强部门协作,加大扶持力度。争取市发改、国土、规划、农业等部门将“新网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在项目立项、申报等方面给予支持;争取市财政部门将“新网工程”纳入全市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支持范围,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专项资金扶持;争取市商务部门将“新网工程”纳入“万村千乡市场”农超对接工程,加大扶持建设力度;争取工商、税务等部门在工商登记、纳税等方面给予支持;争取科委等部门将供销社涉农项目纳入申报;切实加强协调,认真组织实施“新网工程”规划;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形成合力,把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从传统的经营网络改造整合成高效、有序的现代流通网络,实现农村合作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使“新网工程”成为社会各方面广泛支持共同参与的便民惠农工程。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