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老供销”穿上“新衣裳”,一场扎根乡土的焕新之旅正在岳阳悄然发生。
不再是记忆中的“小卖部”,岳阳市供销合作联社深入贯彻全国总社“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紧紧围绕市社“12345”工作思路,以“强基赋能”为主线,大力推进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与创新,蜕变为乡村振兴的“多面手”与“贴心人”。
本系列报道将带您走进田间地头,看供销系统如何以智慧注入农业、以业态激活乡村、以服务贴近民生,书写为农服务、振兴乡村的生动篇章。
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携手岳阳市供销合作联社,倾情推出“强基赋能·供销之为”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看岳阳供销如何把“服务”二字,写进土地、写进生活。敬请关注。
降本增效双轮驱动 激活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动能
巴陵大地稻浪翻滚。在岳阳县筻口镇的高标准农田里,智能育秧流水线每小时“吐”出2400盘秧苗;汨罗市罗江镇的170架无人机编队掠过稻田,每亩施药成本从40元降至8元;平江县木金乡的米粉加工车间里,早稻经精深加工后身价翻倍……
岳阳市供销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向风行介绍,近年来,岳阳市供销合作联社系统深化综合改革,构建起“机械化作业+全产业链服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破解“成本难题”与激活“价值引擎”双轮驱动,为“洞庭粮仓”筑牢根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机械化与模式创新破解“成本难题”
7月初,湘阴县鹤龙湖镇湘江村连片农田里,高速插秧机正穿梭作业,将嫩绿秧苗精准插入田中。
“通过‘反租倒包’,2000多亩碎片化耕地变成了集中连片的‘吨粮田’。”鹤龙湖镇供销合作社负责人陈应征擦着汗说。该社采用“六统一”服务模式,实现从育秧到销售全流程机械化,亩均种植成本从1700元降至1100元,5个村集体年均节约成本超120万元。
“这台高速插秧机真是及时雨!”在岳阳市岳阳楼区康王乡,乡种植大户张大叔看着田间忙碌的农机满脸笑容。2024年,他通过当地供销社申请15万元助农贷款购置设备,种植面积从100亩扩至300亩,年底纯利润增加5万多元。康王乡供销合作社联合银行推出小额助农贷款,2024年发放1500多万元,同时提供“五代服务”覆盖农产品全产业链,带动全乡农机保有量增长30%。
在汨罗市罗江镇稻田上空,植保无人机编队低空飞行,药雾均匀洒落。“过去人工打药每亩40元,现在无人机只要8元,半分钟就能搞定一亩。”罗江镇供销惠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向铁青指着仪表盘说。
作为湘北地区最大的飞防服务保障中心,该社拥有170架植保无人机,近3年作业面积累计达280万亩次。如今,罗江镇上空的无人机轰鸣声,便是农户的丰收序曲,不仅促进亩增产150多斤,每亩还可节约成本120余元。
产业链延伸激活“价值引擎”
清晨的平江县城,米粉店蒸汽升腾,市民端着碗嗦粉的“吸溜”声此起彼伏。
从“一粒种子”到“一袋米粉”,平江县木金乡供销合作社构建的全产业链模式,让早稻实现“身价倍增”。该社联合稻康米业建成粮食精深加工基地,从农户手中以高于市场价3—5元/百斤收购早稻,加工成米粉、米线后通过“饱饱农人”品牌销往全国。
“我们引进自动化生产线,1小时能加工1吨米粉,覆盖平江县城90%的早餐市场。”稻康米业负责人介绍,2024年基地带动800户农户种植米粉专用稻,户均年增收7000元,计划5年内扩展至5万亩种植规模。
岳阳县筻口镇的“五统一”种植模式,则让高标准农田成为“丰产田”。该社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育秧工厂,通过统一供种、施肥、用药、管理、销售,打造2万亩示范基地。“流水线育秧让秧田面积从8%降至1%,每亩增产100公斤,节约成本100元。”供销合作社主任董敏芳说,2024年该社社会化服务面积达3.85万亩,为农户节约生产成本222万元。
临湘市聂市镇供销合作社的“六个统一”服务,为农户构建起全流程保障网。统一供应良种(低于市场价6—8元/斤)、统一病虫防治(包药包施低于市场价10元/亩)、统一收购(高于市场价3—5元/百斤)……通过全链条服务,2024年带动3.6万亩农田实现亩均节本增效200元。“供销社不仅帮我们种得好,还保底价收购,去年我家10亩稻子多赚了2000元!”聂市镇农民刘长斌说。

湘阴县东塘镇供销合作社则以品牌化提升附加值。该社打造“赛美尚书”稻米、“湘山康”菜籽油等特色品牌,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展销”实现产销对接。2024年,其加工的菜籽油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带动周边1320户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岳阳供销系统正以改革创新激活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动能。
截至2024年,岳阳市已建成乡镇供销合作社105家、正式运营村供销合作社116家,构建起覆盖“耕、种、管、防、收、烘、储、销”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下一步,岳阳将继续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纵深发展,让“洞庭粮仓”更稳固,让农民腰包更鼓,为乡村全面振兴书写“供销答卷”。